本文轉載自:上海普陀;記者:丁婉星,編輯:沈悅
原文標題:《從上海出發,鏈接長三角,普陀這家物流企業布局數智供應鏈》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AnRfcvngpesltP_GuyDb-Q
研發經費每年超過三千萬元,為川渝地區打下居高不下的鮮活水產單價,貨品有ID、倉庫會自主高效盤活、貨車會自己盤算最優送貨路線……對普陀區桃浦鎮企業上嘉物流而言,年營收40億元的背后不僅僅是一車車的運貨單,而是一整套的數智化布局。
集團總部大樓
自主研發
深耕物流行業的新質生產力
在上嘉物流,從貨品到貨架、倉儲,從叉車到傳送帶、運輸車,實現了無紙化、全“上云”的智能化管理:智能云倉里,每一件商品都有專屬 “數字身份證”。通過自研的 WMS 系統,AI 算法能根據商品特性、周轉率等12項參數,倉儲內實現了數字化動態調整貨架布局;而企業自研的系統聯動智能叉車、傳送帶和堆垛機,能實現從入庫到出庫的全自動化流程,更有效期管理模塊實時掃描臨期商品,庫存分析看板能提前14天預判滯銷風險。
倉儲作業看板
“這樣一套的智能倉儲,不僅提升了倉儲的貨物存放量,也提升了倉儲的庫存周轉能效。”上嘉物流董事長杜慶東介紹,此外,在運輸板塊,企業自研的“我好運”APP,融合了路況、天氣等參數,每5分鐘刷新全國運輸網絡,還能通過大數據實現智能拼單、自動合并同線路訂單。
“相較于之前的人工排線,不僅可以為食品企業降低冷鏈運輸成本,在運輸效率上,根據測算,也能提升36%左右。”杜慶東介紹,此外,在運輸途中,通過自主研發的一套透明管理系統,實現了物流網實時回傳溫濕度、氧度、位置數據等食品安全運輸監管數據,一旦出現異常,不僅司機會收到提醒,還會呼叫預警電話給貨品的運輸主管,確保食品運輸的安全高效。
活鮮水產物流車
舉個例子,以基圍蝦為代表的活鮮運輸成本,在上嘉物流布局川渝地區前一直居高不下。“此前活鮮運輸成本高,基圍蝦從沿海地帶運送到川渝一帶,成活率基本也就5至6成,因為這途中的氧氣含量一旦異常、人工補給不到位,蝦就死了,這也直接導致了基圍蝦在川渝一帶的單價曾居高不下,最高時可達200多元一斤。”杜慶東介紹,通過企業自主研發的運輸透明管理系統,利用傳感器實時監控運輸活鮮的儲藏箱,基圍蝦的運輸存活率提升到了9.3成,川渝地區的基圍蝦單斤售價也降到了60至80元。
上海研發
鏈接長三角乃至全國食品零售
“技術的不斷革新才是讓物流行業在服務民生上能始終立足的根本所在。”杜慶東介紹,為此,企業在上海普陀設立了全國總部,研發中心也同步設在了這里,每年企業投入到技術研發上的經費超過三千萬元。
“普陀地處上海西門戶,占據了鏈接滬寧沿線的優勢地理位置。”在杜慶東看來,企業研發中心落址普陀是順勢而為,“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滬寧沿線的人才流動、人才集聚非常快。”上嘉物流在滬寧沿線的南京、常州、無錫設有倉儲、分公司,總部和各城市倉儲、分公司之間的工作人員來往頻密,普陀的總部辦公位置對往返滬寧沿線的城際通勤而言,意味著極大的便利。
呂成是上嘉物流的一名員工,往來蘇州上海兩地是他城際通勤的日常,“滬寧城際高鐵的班次多,從蘇州到上海僅需半小時,再從高鐵站地鐵直達公司。”對呂成而言,既需要陪伴在蘇州生活的家人,也需要保障自己在一線城市追求職業發展,沿滬寧產業創新帶上的交通便利是他工作生活兩無誤的重要保障,“我2022年下半年入職,從事經營分析的工作。”呂成介紹,長三角地區是企業重要的經營板塊,業務量占到了企業總營收額的40%至50%,而伴隨著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的推進,企業日前正在開拓江蘇北部地區的業務布局。
根據《優化提升本市物流倉儲設施及服務行動方案(2025-2027年)》,要加快綠色化改造,支持倉儲企業建立碳足跡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碳足跡管理自動化和能源管理數字化。立足上海研發總部,上嘉物流近年來在探索綠色運輸、綠色改造上也不斷創新。
運輸軌跡全程可控
搭配自研的智能路書系統,歷史數據與實時路況交織成最優路線:早高峰的擁堵路段被巧妙避開,燃油消耗與尾氣排放悄然降低;智能調度讓車輛滿載率提升25%,空駛率下降20%左右。走進上嘉物流的倉庫,LED照明與節能叉車雙管齊下,能耗直降30%;無紙化辦公節省超10萬張紙張,相當于為地球留住200棵樹木。